第三百六十五章离府遇袭一(第2页)
没有语言,没有图像,只有最原始的心跳节奏,却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力量。
---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融合。
在曾经爆发“低语革命”的西亚城邦旧址,如今建起了一座名为“守真院”的封闭社区。这里聚集着最后一批拒绝接入心共体的人,他们自称“独觉者”,坚信个体意志不应被集体情绪吞噬。他们的领袖是一位名叫洛山的哲学家,曾是共感学府最年轻的教授,却在目睹一名学生因过度共感而精神崩溃后毅然退出体系。
“共情不是救赎,”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,“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同化。当我们所有人都能感知彼此的痛苦,谁还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悲伤?当每一滴眼泪都被千万人分担,痛楚是否反而变得廉价?”
这番言论引发了激烈争论。支持者认为他是清醒的逆行者,敢于质疑时代的主流信仰;反对者则斥其为“情感隔离主义者”,企图用理性之墙阻挡心灵的自然流动。
争议持续发酵,直到某夜,守真院的警报系统突然响起。
监控显示,整片区域的心芽藤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集体枯萎,枝干断裂处渗出黑色黏液,散发出类似金属锈蚀的气味。更诡异的是,所有电子设备同时接收到一段杂乱信号,经解码后竟是一句反复播放的警告:
>“你们屏蔽的不只是频率,还有存在本身。”
>“继续拒绝倾听,终将失去被听见的权利。”
洛山亲自前往事发地点调查。他在枯藤中央发现了一块嵌入地面的黑色晶体,形状酷似心芽种子,却散发着令人不适的寒意。当他伸手触碰的瞬间,脑海中炸开无数画面:一个被遗忘的远古文明,在掌握灵纹技术后选择彻底封闭自我,最终灵魂萎缩成尘埃;一群漂浮在深空的生命体,因长期无法接收到任何回应,逐渐停止思考,化作宇宙中的静默石像……
他猛然惊醒,冷汗浸透衣衫。
当晚,他独自走进附近一座废弃的静语亭,在墙上写下一行字:
>“我曾害怕被淹没,所以筑墙。”
>“但现在我明白,真正的孤独,是连呼救都不敢发出。”
第二天清晨,守真院的大门缓缓打开。洛山带领全体成员走向最近的心芽林,赤足踏入泥土,将手掌贴在一株新生藤蔓上。起初毫无反应,仿佛世界对他们关上了门。但就在众人即将放弃之际,地下传来一声极轻微的震颤,如同心跳复苏。
一朵淡紫色的小花,悄然绽放在洛山脚边。
---
与此同时,柯伊伯带外缘的信号再度传来。
这一次不再是简单的图像,而是一段完整的交互式灵纹序列。天文学家与共感学者联手破译后震惊地发现:这是一套**情感语法教程**,由那个蓝光文明精心编制,旨在帮助人类更精准地表达复杂情绪。例如,如何区分“遗憾”与“悔恨”的频率差异,如何用灵纹模拟“希望萌芽”的生长节奏,甚至还有专门章节讲解“如何向陌生人传达善意而不造成压迫感”。
最令人动容的部分,是他们附赠的一段原始录音??记录了他们第一次接收到地球讯号时的集体反应。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声音,像是风吹过水晶森林,又像星辰彼此碰撞时产生的谐波。翻译结果显示,那一刻他们共同想到的是:
>“原来我们并不孤单。”
>“原来我们的存在,也曾被某个远方注视过。”
地球方面迅速组织回应。各国艺术家、诗人、音乐家联合创作了一首名为《应答》的作品,不使用任何语言,全由心跳、呼吸、指尖摩擦纸面的声响、雨滴落在树叶上的节奏构成。这首曲子通过灵纹增幅器发射至深空,预计将在一百七十年后抵达目标星系。
但在发射完成的瞬间,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同时弹出一行文字,未经任何人操作:
>“已接收。”
>“谢谢你的等待。”
人们愣住。
按理说,信号不可能即时回应。